
当然,也不是古人劝酒都那么简单粗暴,也有非常文雅有风度的。
古人好吟诗作对,所以在酒桌上为了更优雅又不失风度的喝酒情况下发明了“劝酒令”、“赛诗词”和“猜灯谜”。当然,这都是发生在古代文艺青年的圈子里……
古人的劝酒令绝对不是“敢情深一口闷”这么低俗。要说最会劝酒的一定少不了大诗人李白。
李白天生好饮酒,甚至“调戏”杨贵妃的时候都是酒不离手。李白劝酒更是有一套,边喝边作诗,代表作便是《将进酒》。虽然李白经常在写诗的时候小酌一杯,但李白喝的酒,酒精度都不高的。
比起李白,王维的劝酒功力恐怕要略胜一筹,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饱含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,喝了这杯,就再没有故交好友一起畅饮了,谁还会不喝呢?
白居易与刘禹锡,不仅是职场失意的病友,更是酒场上的酒友。“更待菊黄家酝熟,共君一醉一陶然”。虽然二人在政治上失意,但在友情上确是肝胆相照。人生最大得成功不是当你光芒万丈的时候别人的膜拜和敬仰,而是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仍有人愿意一直陪你同甘共苦。

与古时候一样,现在的敬酒、劝酒也都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,多发生在官场、商场。酒桌上的劝酒、敬酒、罚酒把人际关系搞得极为复杂,处处险象环生。为了混迹这些酒场,中国人练就了虚伪、阴险、狡诈的应对手段,做出了很多极为庸俗的行为。很多人牺牲自己的健康,以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认可。原本简单的人际交往,因为特殊的酒文化搞得复杂难测。
敬酒便是对他人的尊重,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。如果不回敬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。既然成了习俗,人们也就习惯了,习惯了就成为社会规则。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,碍于所谓的习俗、习惯,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。整个社会风气因为这种敬酒、劝酒的习俗,搞得乌烟瘴气。

劝酒文化,捆缚住的,不仅是被劝酒的人,主动劝酒的人也不见得多享受。世界上嗜酒的国家多的是,比中国爱喝,能喝的多了去了,但大多是自己愿意喝、喝得开心!自己推脱不喝而想尽办法让别人多喝的,这种酒桌上的世俗、功利之风,我们还是不要跟了吧。
出自微信:酒哥,ID:worldwine


当前位置: